这位正在做实验的少年,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詹家仪
每个孩子都是天上一颗闪耀的星,呱呱坠地那一刻迎来的都是家人无比的兴奋和喜悦但詹家仪一家不在此列。28岁的詹家仪出生于泸州市泸县潮河镇朱家坪村,患有先天性神经纤维瘤和先天性黑色素巨痣。
平地惊雷,从期待和喜悦跌进无尽的深渊
从没见过这样的怪胎!接生的医生都说。当时医生曾预言这孩子活不过5岁。从生下来起就被父母带着一直求医问药,走遍附近各大医院诊所,挨个探访知名郎中,医生无不引以为奇,没法对症治疗。由于经济拮据,父母不久就不得不外出打工筹集治疗费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把能想到的方法、能用上的药一直坚持服用。几年如一日,一家人的努力从未间断,开启了孩子药罐子的一生,居然挺过了医生预言的5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身体在长高,肿瘤也在长大,由于长在臀部和大腿,走路时大腿内侧会相互摩擦,久了就会破皮,一旦继续增长连走路都成问题。詹家仪从中意识到不能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在还没发展到走路困难的时候,他就坚持跑步,每一次跑步都是对生命重新领悟,每一天都活成生命的最后一天。
虽然生活不便,但学业并没有耽误,初中成绩一直稳居班级第一,中考超过国家级重点中学分数线。但由于病情恶化,肿瘤已经长到不能承受的极限。同时肿瘤汲取了身体大部分的营养,造成四肢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瘦骨嶙峋,走路都已经很困难了,经泸县残联鉴定,被评为肢体二级残疾人。
后来在身体逐渐有些好转下,他就天天坚持拄着拐杖去教室上课。高中学业压力大,需要久坐,而他臀部的肌肉和皮肤又不耐久坐,时间稍长就破皮出血,加上时常痒痛,詹家仪成为班上"最好动"的同学,经常需要变换坐姿,改变受压部位,自习的时候甚至蹲或跪在地上学习。但是他知道,知识可以让他走的更远,自强自立才是他唯一的出路。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詹家仪2012成功考入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康复治疗专业。
坚定信念笃定前行
詹家仪一进大学就主动申请担任班长,加入了校资助中心,担任书画协会副会长,周末还做兼职补贴生活费,进养老院参加义诊,暑假进边远山区支教,还参加了湖南百公里毅行活动。
正当生活进入正轨都快把肿瘤遗忘的时候,肿瘤并没有忘记他,它又长大了。大二暑假不得不再做一次大手术,切掉左侧臀部15斤肉瘤,手术从早上持续到晚上,出手术室后他被绷带包成了"木乃伊",植皮切掉了整个左侧的皮肤,在皮肤不够的情况下采用了网状植皮,现在整个左侧身体都是瘢痕组织。
在康复期间他自学了一些中医知识,常常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调养身体,虽然不能根治,但能起到保健调理的作用。他更希望以后能用自己的中医知识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2016年大学毕业后,詹家仪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寻求古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与患者感同身受,经常有患者不惜排队让他治疗。
为更好的治愈患者,詹家仪不断充实专业知识,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代表重医永川医院参加重庆市康复技能大赛,获重庆市康复医学会颁发的"恒硕杯"康复治疗师技能大赛二、三等奖。
詹家仪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不忘传承医术,每周组织康复科实习生学习专业知识,将自己在康复中的领悟倾囊相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悟。他带领实习生参加医院举办的首届康复技能大赛,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首届康复技能大赛"金牌导师"。
但他知道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尤其是深受中医文化的熏陶,热爱中医,愿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进一步深造学习,在毕业时拜中国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方勇飞教授为师,利用每周仅有的两天休息去医院跟诊学习中医。受师父严以致学、体恤患者的熏陶,2019年他参加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成功跨专业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获国家一等奖学金,现于贵州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道门,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或许窗外的风景会更加精彩。作为一个先天性残疾人,詹家仪说:我们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因为这样的苹果更甜。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完美,放开自己心灵的枷锁,自由生活,回馈社会。(泸县残联 蒋玲)